外事外教
“2018古天乐代言太阳集团138系统功能语言学国际论坛”成功举办
2018-11-01
2018年10月20日至21日,“2018古天乐代言太阳集团138系统功能语言学国际论坛”(International Forum of Systemic Functional Linguistics)在古天乐代言太阳集团138举行。此次论坛由古天乐代言太阳集团138(古天乐代言太阳集团138、人文学部、国际合作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暨韩礼德—韩茹凯语言学国际基金、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功能语言学专业委员会、英汉语篇分析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中国外语》、古天乐代言太阳集团138出版社协办,古天乐代言太阳集团138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所承办。论坛主题为“继往开来,系统功能语言学前沿问题探讨” (Carry forward the Cause of Predecessors and Forge ahead into the Future: New Directions of Systemic Functional Linguistics)。来自中国、澳大利亚、美国、新加坡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0余位学者参加了会议。
大会现场
论坛由古天乐代言太阳集团138高彦梅副教授主持,古天乐代言太阳集团138院长宁琦教授和清华大学方琰教授分别致开幕词。
古天乐代言太阳集团138宁琦院长致开幕词
清华大学方琰教授致开幕词
本次论坛的宗旨是:展示中国功能语言学的发展现状、汇报系统功能语言学前沿研究成果、展望未来走向,以此缅怀韩礼德先生对语言学事业的卓越贡献。古天乐代言太阳集团138胡壮麟教授、悉尼大学 James Martin 教授、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David Butt副教授、澳大利亚悉尼大学 Karl Maton 教授、华南农业大学黄国文教授、澳大利亚科廷大学Kay L O’Halloran教授、美国佛罗里达大学方志辉教授、中山大学 Wendy Bowcher 教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彭宣维教授、卧龙岗大学 Shoshana Dreyfus博士、古天乐代言太阳集团138高彦梅副教授、香港城市大学Jonathan Webster 教授等12名专家作了主旨报告。分组发言在两个时间段进行,与会代表就大会分议题展开了深入的探讨。会议发言的内容集中在以下几个领域:微观理论探索、宏观理论探索、理论应用和跨学科研究。
微观理论探索
James Martin教授运用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语言层次化模型和元功能思想,尝试将词汇隐喻和语法隐喻现象纳入同一解释机制,即“层际张力”(inter-stratal tension)。首先,他运用层次模型阐释了概念语法隐喻和人际语法隐喻。接着,他通过语场理论论述了人际词汇隐喻。Martin教授指出,人际词汇隐喻的实质是在相似概念意义基础上转移情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强调了词汇隐喻和评价理论的关系。最后,他重新审视了词汇隐喻和语法隐喻,认为两者均涉及非一致式的使用,并分别称其为“词汇—语法隐喻”和“语法—词汇隐喻”,暗示出两者的辩证关系,指出探究语法隐喻和词汇隐喻的互动机制是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彭宣维教授从概念元功能视角,整合功能—语义关系,探讨了语篇生成过程,提出了“关于三相度模型的三阶段计算图式研究路径”(A 3-staged computational & graphical approach to a 3-phased model)。他指出语篇既有“组织性”又有“结构性”,语篇应当作为语法级阶的一个级。彭教授指出语篇过程和实例制约着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发展。他提出了“三相度模型的三阶段计算图式研究路径”:“三相度”包括三个方面,即选择、个体计算和整体综合;“三阶段研究路径”包括系统网络的语义选择、功能—语义关系的线性计算和代数及图式表征、整合局部和整体话语模块为有机体。“三阶段路径”的计算图式形成两个上下倒扣的锥形体,最后融合为一个球状整体,既展示了语篇生成过程,又可论证韩礼德思想所体现的泛时观。
Shoshana Dreyfus博士的发言围绕系统功能语言学中及物系统的环境意义展开,将其从传统的词汇—语法层转移至语篇语义层和语境层探讨。该研究采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三种视角分析环境意义:从上而下,即从语域的语场变量;从下至上,即从词汇—语法层;从迂回路径,即从语篇语义层自身。Dreyfus 博士主要关注如何解读环境意义由多种词汇—语法结构体现,探究其在更加抽象层面即语域层的描述方式。她指出传统环境意义分类的不足,即通过语场界定环境意义却又借助常识来对其进行分类;同时,语场理论发展欠缺。Dreyfus 博士借助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语境理论和层次化模型,结合具体文本,论证了其三视角研究路径的可行性,认为环境意义可体现为语场的时空属性、不同的语篇语义单位和多种词汇—语法结构。
James Martin教授
彭宣维教授
Shoshana Dreyfus博士
宏观理论探索
胡壮麟教授从符号化视角探讨了碎片化现象。他指出,自上世纪末,学术界除谈论学科的融合外,也关注碎片化(fragmentation)现象的频繁出现,碎片化时代似乎已经到来。胡教授试图从符号学视角,讨论碎片化与符号的表现和特征。胡教授总结了碎片化的优势与问题,并探讨了如何避免和防止这些问题,以引导碎片化的健康发展。Wendy Bowcher 教授探讨了言语艺术的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解释了该领域的社会价值及理论价值,展示了最新的研究进展,为未来研究提供了参考。例如,未来可能研究的方向有:探究言语艺术在语言演化过程中的作用及与社会的关系,阐释其发展的方式及其理据,分析使用同种语言资源的不同作者的言语艺术等。她从社会符号视角,强调了言语艺术是一种语言活动,对揭示语言和文化特征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Jonathan Webster教授讲述了语言所拥有的制造隐喻的潜力(metaphor-making potential)。他从三段历史(个体发生、种系发生和语篇发生)和三个阶段(泛化、抽象化和语法隐喻)来探讨语言隐喻化发展进程。Webster 教授指出Halliday的隐喻化阶段与悉尼大学精神病学教授Russell Meares提出的语言制造隐喻潜力的见解具有相似性。最后,他结合对当代诗人、音乐家作品的实例分析,指出语言隐喻化发展的下个阶段是神话(myth)。
胡壮麟教授
Wendy Bowcher 教授
Jonathan Webster教授
理论应用
Kay L O’Halloran教授介绍了多模态分析是如何运用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如元功能、语言层次划分等, 来呈现语言、图像等多种符号系统选择后所产生的意义。她重点强调了如何运用电子计算工具和技术来分析、解释这些复杂意义,并为其建立模型。演讲回顾了传统多模态分析的理论,然后过渡至数字化分析路径。最后,O’Halloran教授结合自己的研究实例,提出其混合式多模态研究路径。高彦梅副教授的报告探讨了语篇语义学理论在汉语研究中的运用。报告介绍了对汉语日常对话中非主语话题的出现及其功能的研究。基于对汉语口语中非主语话题出现频率的统计,她对这些成分在真实交流中的功能进行细致的检视,并从中得出许多富于启发的结论,如非主句话题成分可以作为衔接成分来建立分类关系,可以在话段内部充当超主位但不会成为整个谈话的宏观主位等。这项研究丰富了汉语口语中特殊结构的研究成果。方志辉教授探讨了不同学科教学的语言问题。他受到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启发,提出要用功能语言分析(Functional Language Analysis)的方法,为教师提供一系列策略来引导学生进行语篇研讨。方教授进一步提出了“5E”原则,将功能语言分析运用到启发式教学中,并以美国10年级历史课为例具体做了说明。最后,他强调这种“语言学启发下的回应式教学法”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其高级识读能力和学科读写能力。
Kay L O’Halloran教授
高彦梅副教授
方志辉教授
跨学科研究
黄国文教授运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理论框架研究生态语言学,突出系统功能语言学的适用性,强调生态问题研究的重要性。他回顾了韩礼德先生对生态语言学所作的贡献及该学科的发展概况,指出中国在世界生态语言学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并提出和谐话语分析的研究范式,倡导中国语言学学者应该努力解决国内问题。David Butt教授简要回顾了神经科学前沿,指出认知科学重心正在向个体发展和围绕大脑的信息分布方面转移。他以自己在麦考瑞大学研究的心理创伤治疗(边缘性人格障碍)为例,阐述如何将功能语言学和认知及神经科学结合起来进行研究。该研究挖掘出许多与人类科学密切相关的领域,如人际意义结构、语境模型、衔接和谐的“适用性”等,促进了跨学科、跨领域的研究进展。Karl Maton 教授主要探讨其合法化语码的自主性维度,兼论系统功能语言学与合法化语码理论的联系。他比较了合法化语码理论和系统功能语言学,突出其共性,即均以具体问题为导向。Maton教授重点介绍了自主性语码(autonomy code)。根据两个重要语码模态,即位置自主性(positional autonomy)和关系自主性(relational autonomy),他将自主性语码划分为四个区域,即预期型(projected)、绝对型(sovereign)、外来型(exotic)和融合型(interjected)。接着,他结合具体教学实例,分析并强调“自主性语码巡回”(autonomy tour)模式在整体知识构建中的作用。
黄国文教授
David Butt教授
Karl Maton 教授
分组发言
本次会议还采用了分组发言的形式,国内外学者在6个分会场进行了分组讨论,大家针对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学科教学、多模态分析、翻译实践等不同的话题进行了切磋与交流。与会者讨论热烈,不乏独到精辟的言论,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10月21日下午,大会完成各项议程,落下帷幕。悉尼大学James Martin教授在闭幕上讲话,勉励中国年青学者努力进取,积极探索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鼓励学者们用相关知识解决全球化时代共同面对的问题
本次论坛既具深度,又具广度;既有理论探索,又有应用研究,兼具交叉学科的视野,大大拓展了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研究范围。分组发言环节,与会专家、学者积极交流互动。本次论坛是“后韩礼德时代”中国系统功能语言学领域的一个重大活动。会议期间中国学者与国际系统功能语言学领域前沿学者进行了深层次交流,探讨了理论发展、方法创新、不同领域应用、技术开发等多个问题。论坛结束后,与会专家和学者纷纷发来邮件、短信和微信,祝贺大会圆满成功。本次会议将为系统功能语言学学者的未来研究提供借鉴,推动中国系统功能语言学走向一个新高度.
(供稿:师小磊 殷成竹 范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