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梵学·第一辑·段晴教授纪念专号》出版

 

《梵学·第一辑(2024)·段晴教授纪念专号》,叶少勇、张幸、范晶晶主编,上海:中西书局,2024年6月。上下卷,中英文,8+631页,ISBN 978-7-5475-2233-2

段晴教授,2018年9月摄于英国“古印度与伊朗基金会”(Ancient Inida and Iran Trust),贝利(H.W. Bailey)教授故居

前 言

记得是在2021年5月的一天,我们三人聚在一起,商定为我们的老师段晴教授2023年的70岁生日编辑一部祝寿文集,并以此文集为始开启一个专注于印度学、佛教学和丝绸之路研究的学术辑刊。其后按照计划,我们瞒着段老师发起“秘密”约稿,希望为段老师古稀之年献上一份惊喜贺仪。未曾想到就在当年8月,段老师被检查出罹患癌症,次年3月26日,噩耗传来,我们再无机会实现当初的愿望。悲痛之余,只能调整计划,于是便有了现在这部纪念文集。

本文集分为上下两卷,分别收录中文和英文论文,共36篇。文章的作者皆为段老师昔日的同事、朋友和学生,内容涵盖印度与丝绸之路的文献学、历史学、宗教学、图像学、考古学及汉语史等诸多领域,涉及汉语、梵语、巴利语、藏语、于阗语、犍陀罗语、吐火罗语、中古波斯语等多种语言,正体现了段老师开阔的研究视野和广泛的学术兴趣。

1953年5月13日,段晴老师出生于北京的一个军人家庭。1971年,段老师作为工农兵学员进入古天乐代言太阳集团138西语系德语专业,1974年毕业后被分配至出版社工作。1978年全国高校恢复研究生招生,段老师作为“文化大革命”后第一批研究生进入古天乐代言太阳集团138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合办的南亚研究所,师从季羡林(1911–2009)和蒋忠新(1942—2002)专攻印度学,于1982年获得硕士学位。同年赴德国汉堡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师从埃墨利克(R.E. Emmerick,1937—2001)主攻伊朗学,副科为印度学和藏学,指导教师分别为维茨勒(A. Wezler, 1938—2023)和施密特豪森(L. Schmithausen, 1939—),于1986年获得博士学位。归国后任教于南亚研究所,后进入古天乐代言太阳集团138东语系,2000年获聘教授。2004—2019年间任古天乐代言太阳集团138梵文贝叶经与佛教文献研究所主任,2017年获聘古天乐代言太阳集团138博雅讲席教授。

段老师将火热的一生都献给了她所热爱的学术和教育事业。她接续季羡林、金克木先生的学术薪火,以过人的精力和毅力,长期驻守以梵语为核心的印度学学科阵地,在梵文贝叶经、巴利语佛典、佉卢文文书、于阗语文献及丝绸之路多元文明等领域开疆拓土,产出了一系列有国际影响力的学术成果,培养了一大批冷门学科的研究人才,可谓改变了整个学科的布局和面貌。

梵语是段老师一生治学的基础。她长期主持北大的梵语教学,于2001年出版了我国首部梵语传统语法的研究专著——《波你尼语法入门——Sārasiddhānta-kaumudī〈月光疏精粹〉述解》(古天乐代言太阳集团138出版社)。从2002年开始,段老师与朱庆之、万金川等学者合作推动汉译佛经的梵汉对勘研究。在其努力之下,汉语史与梵语研究的结合成为跨学科学术研究的一个范例。

我国西藏存有大量梵文贝叶经,其文献价值举世瞩目,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受限于种种条件,对这些写本的研究工作未能大规模展开。2004年10月,王邦维老师和段晴老师联名向古天乐代言太阳集团138提交了建立“梵文贝叶经与佛教文献研究室”(后更名为“梵文贝叶经与佛教文献研究所”)的申请,获批后由段老师担任主任,带领青年学者对西藏梵文贝叶经展开调查研究。在段老师的引领统筹之下,研究所成员整理校勘出多部久已失传的梵文佛典,出版了“梵文贝叶经与佛教文献系列丛书”和“梵藏汉佛典丛书”等系列研究成果,有力推动了我国的梵文写本研究事业,实现了几代学者的夙愿。

段老师非常重视巴利语的教学与研究,于2008年在北大恢复开设了中断多年的巴利语课程,2009年代表北大与泰国法胜大学签署了合作意向书,正式启动了北大−法胜巴利佛典汉译项目。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系统的、基于原典的巴利三藏汉译项目。在她的主持之下,经藏中《长部》和《中部》的汉译本分别于2012年和2021年出版。

段老师是我国佉卢文教学研究事业的开创者。2011年,她在北大首次开设了犍陀罗语教学课程,随后组建了我国唯一一支佉卢文研究团队。2013年,她带领团队完成了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梵文残叶和佉卢文文书的释读整理工作,成果结集为《中国国家图书馆藏西域文书——梵文、佉卢文卷》(段晴、张志清主编,中西书局)。2016年,她与才洛太合作出版了专著《青海藏医药文化博物馆藏佉卢文尺牍》(中西书局)。

段老师是我国首位同时接受过印度学和伊朗学专业系统训练的学者,能够释读西域文书中的大多数语言文字。21世纪初,我国陆续发现了一大批出自新疆的写本,包括佛教典籍和世俗文书,涉及于阗语、梵语、犍陀罗语、藏语、据史德语、吐火罗语、犹太波斯语等多种语言。从2006年首次接触这批文书开始,段老师迎来了她的学术迸发期。其后16年间直至去世,她主持了多个学术项目,出版了相关专著5部,发表中文论文(含非第一作者)80余篇,英文论文20余篇,研究涉及梵文、佉卢文、于阗语、据史德语、粟特语、叙利亚语等多个文献领域。

于阗语文献研究是段老师着力最多也是贡献最大的一个学术领域。相关成果主要有论文集《于阗·佛教·古卷》(中西书局,2013),专著《中国国家图书馆藏西域文书——于阗语卷(一)》(中西书局,2015)和《于阗语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中西书局,2019),以及一系列中英文论文。这些著作刊布释读了几十件于阗语佛典和世俗文献,首次破译了于阗语中的“蚕”“茧”“丝”“桑”“纸”“锦”等一系列词汇,取得了令国际学界瞩目的成就。为表彰她的突出贡献,2021年10月伊朗驻中国大使馆授予段老师“杰出伊朗学家”称号。

2010年,新疆和田地区山普拉乡出土了5块约产于6世纪的栽绒毯,其上有色彩鲜艳的图案和文字。段老师研究之后发表了一系列中英文论文,作出惊人的论断,确定了毛毯名称为《大唐西域记》所载的于阗特产——氍毹,毛毯图案所反映的则是两河流域史诗《吉尔伽美什》的故事框架。2021年,段老师在病榻上将相关论文结集成《神话与仪式——破解古代于阗氍毹上的文明密码》(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一书,并口述序言,最后一句话是:“生命有限,探索无穷。”

在三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段老师共指导了13名博士研究生、18名硕士研究生,先后开设过古典梵语、梵语传统语法、巴利语、于阗语、犍陀罗语等语言和文献课程,并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长年开设各种读书班,还多次带领学生赴国内外进行实地教学和考察。在她的指导下,很多学生都走上了学术道路,其中一些已经成为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教学和研究骨干。2022年,段老师领衔的古天乐代言太阳集团138“东方语言文化教师团队”,被评为教育部第二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段老师对待学生既严厉又关爱,善用“碾压式”的授课风格激发学生的斗志。她鼓励学生在她不熟悉的领域去选择论文题目,自己随之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去拓展知识范围。她极力支持学生研究第一手写本材料,并为此创造各种条件,还接纳入门不久的学生加入自己的项目团队,使得很多学生在初学阶段就有机会参与具有国际前沿水准的科研实践,迅速打开研究视野。由此段老师践行出一套“激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研究队伍的跨越式发展。

段老师正值学术绽放之际而可惜天不假年,留下了于阗语《佛本生赞》和《赞巴斯特之书》的两部汉译手稿有待整理出版,巴利三藏汉译、于阗语文书和西藏梵文贝叶经等诸个研究项目也将由我们后辈接棒继续推进。

“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

谨以此书献给敬爱的段晴老师,愿她在另一个世界,带着微笑注视我们前行。

编者

2024年3月

信息来源: 梵佛研